商务部日前发布《关于发布直销备案产品、直销培训员和直销员复核登记结果的公告》显示,此次完成复核登记的共有89家直销企业,直销备案产品复核前(2018年12月底)数量4304种,复核后减少1917种,减少44.5%;直销培训员复核前数量2935人,复核后减少478人,减少16.3%;直销员复核前数量391.8万人,复核后减少65.1万人,减少16.6%。
上述公告特别注明,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华林酸碱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涉嫌传销犯罪且未按程序进行复核登记,这意味着,权健、河北华林已被主管部门从直销企业名单中剔除。商务部此次复核直销企业并剔除害群之马,释放出依法构建常态化长效性直销监管机制的积极信号,这也是直销行业告别野蛮生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去年底和今年初,权健、河北华林涉嫌传销犯罪的事实曝光,两家企业被依法查处,不但保健品行业由此遭受重创,整个直销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直销变成了传销的挡箭牌直销企业都是打着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不少人对直销企业做出一刀切式死刑判决,一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也有意无意放大了这种舆论和影响。受权健、河北华林事件的牵连,合法经营的直销企业被部分舆论误解、妖魔化,的确有失公平,但此时此刻别无选择,只能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坚定不移地走更严格、更规范的合法经营之路。
规范经营、合法经营是对所有行业的基本要求,对正在经历阵痛的直销业而言更是如此坚持规范经营、合法经营,扎实做好自己的事,已成为直销业重塑社会形象、建立公共信任的当务之急。
商务部依法复核直销备案产品、直销培训员和直销员登记情况,对不合格者严格予以核减或撤销,正是促进直销业规范、合法经营的得力举措。外界越是对直销企业存在打着直销搞传销之类的误解,直销企业就越需要用更加严格、更高标准的规范经营、合法经营,证明自己不但无传销之名,也绝无传销之实。
今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等13个部门联合展开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领域和商品进行检查。之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百日行动100个执法案例,其中没有一起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涉嫌传销的案例。这一方面表明百日行动产生了强大的威慑作用,取得了积极执法成果;另一方面也表明,直销业规范、合法经营的基础和基本面较好,尽管出现了权健、河北华林等一两粒老鼠屎,但直销行业这一锅粥,没有也不可能被老鼠屎搞坏。对此公众应有充分的信心,直销业更要有足够的自信。
有了这样的基础和基本面,公众和媒体当能尽快摆脱权健、河北华林事件带来的负面暗示,建立起对直销业更科学、理性的认识。直销业也须尽快走出信任低谷,塑造成熟稳定的社会形象和公共信任,推动形成有利于直销业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