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数字金融屠杀。打着Web3.0概念外衣的“MANA3”,在购物狂欢的背景下,悄然展开了一场对投资者的疯狂敛财行动,令超过一万名投资者瞬间沦为“数字难民”。这场新型的金融病毒,融合了传统传销和区块链黑科技,堪比好莱坞剧本,令人胆寒。
一、拆解“杀猪盘2.0”:当庞氏骗局披上元宇宙战袍 这场骗局的项目方用了极其精密的策略:构建出“静态+动态”的双螺旋收割模型。所谓静态收益,看似日息2%的诱惑,实则暗藏致命的复投机制,强制投资者锁仓,形成“滚雪球”的幻觉。动态收益则通过病毒式的裂变,设置高达10%的直推奖励和九级团队抽佣,形成几何级数扩散的传销网络。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项目以假冒的“娱乐生态帝国”自我包装,支撑这一骗局的三大谎言成为了投资者频频跃坑的根源:首先,虚假的RWA资产锚定协议,经过核查合约地址无真实抵押;其次,所称的纳斯达克上市路线图根本未曾受到相关交易所的申请;最后,M1的空气币市值管理骗局,交易所深度仅维持3分钟交易量却被粉饰得天花乱坠。
二、降维打击:收割全流程心理学操控术 这一切背后的操控,均是心理学布局的结果。项目方通过信息茧房构建术,让投资者在封闭社群中不断被“洗脑”。每日发布“财富晨报”、“成功案例”和“暴富故事”,制造紧迫感,刺激从众心理。更有甚者,利用传统的宗族观念,实施道德绑架,使得多个家庭因为投资问题陷入困境。
崩盘之前的48小时,正是这一群体疯狂的收割时刻:紧急推出“新春狂欢补仓计划”,虚构迪拜皇室投资的假新闻,直至技术团队“集体罹患新冠”,投机的声声警告早已显得荒诞。
三、资金流向暗网的隐秘轨迹 随着调查深入,区块链分析师惊人发现,87%的资金通过混币器流入暗网交易所,而9%用于虚拟不动产的洗钱,4%则被转移到东南亚赌场,关键地址标记显示,项目方在跑路前已完成“数字身份焚毁”。所有管理层的社交账号几乎都是深度伪造的AI机器人。
四、幸存者自救指南 对那些还未受伤的投资者,如何自救成为了当务之急。在这一过程中,固化电子证据至关重要。立即进行APP镜像备份,导出全节点交易哈希,追溯到第3层的推荐关系,重要的区块链证据更是需关注GAS费的异常交易。此外,由于项目方服务器设在境外,维权之路并不轻松,投资者需借助国际机构的帮助进行追踪。
当前的币圈风险无处不在,当投资回报率超过国债收益率的20倍时,脑中的风险警报便应及时触发。“在币圈,你盯的利息,庄家盯的是本金。” 这句话提醒了每一位投资者在这个没有熔断机制的数字丛林中,掌握“投资三不原则”:不贪高息、不碰传销、不做认知之外的投资,才能守住财富的生命线。
来源链接:https://business.sohu.com/a/867312804_122066681
北京中农兴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